疾病簡介 | 本病由Alloherpesviridae科下的Koi Herpesvirus引起,為一具有封套、二十面體、雙股DNA 病毒,基因大小為 295 kbp。主要感染鯉魚(Cyprinus carpio)及與鯉魚雜交品系(Cyprinus carpio × Carassius auratus),可藉由水平傳播,全年齡魚皆可感染,1歲以下幼魚較具感受性,水溫於23℃~25℃時易發病,屬於WOAH表列疾病,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
---|
病因 | Koi Herpesvirus |
---|
臨床症狀 | 體表粗糙、蒼白或變紅,表皮脫落,粘液過多,鰓蒼白或出血,眼球凹陷,魚鰭基部出血。 |
---|
肉眼病變 | 可見肝、腎有腫大、出血等肉眼病變。 |
---|
組織病變 | 次級鰓薄板融合及壞死,並可見到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包涵體亦可在腎臟、胰臟、肝臟、腸道、腦部等發現。 |
---|
診斷方法 | 以聚合酶鏈反應試驗(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診斷最為快速及敏感。 |
---|
預防控制 | - 1.水體消毒及避免接觸染病魚隻。2.KHV減毒疫苗接種,疫苗製劑誘導抗體病毒和保護的持續時間至少為 8 個月。
- KHV減毒疫苗接種,疫苗製劑誘導抗體病毒和保護的持續時間至少為 8 個月。
|
---|
圖片 | 鰓蒼白及出血,眼球凹陷,魚鰭基部出血。(圖片來源:T. Pretto., 2013) 鰓上皮細胞消失,並可見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圖片來源:T. Pretto., 2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