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介 | 本病是由白點病病毒( white spot disease virus;WSDV ) 所引起,是一種雙股 DNA 病毒,病毒顆粒具有封套呈長桿狀。本病毒之宿主範圍相當廣,可感染多種甲殼類,像草蝦、 白蝦、 泰國蝦、螃蟹、螯蝦、龍蝦等,野生蝦蟹及橈腳類也可能帶原。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
---|
病因 | 白點病病毒( white spot disease virus;WSDV ) |
---|
臨床症狀 | 罹病蝦呈虛弱狀並伴隨食慾減退現象,沿池邊淺水處緩慢移動或打轉。感染初期,蝦隻全身顏色變暗或呈紅色,末期則沉至池底或停滯岸邊。病蝦的頭胸部、附屬肢和體表有明顯的白色斑點,部分罹病蝦體有變紅、黃、墨綠之現象。當臨床症狀出現後,在 2~7 日內其死亡率可達到 100%。 |
---|
肉眼病變 | 肉眼可見罹病蝦體之甲殼上出現白點,尤以頭胸甲最為明顯。白點大小為 2~3 mm 直徑不等,但以出現 1 mm 直徑者居多。將甲殼剝除後,白點依然存於去殼後之表皮層。以偏光顯微鏡觀察,白點呈現結晶光澤的菊花瓣狀,且呈同心圓樣,直徑約為 0.5~2 mm。白點出現部位以頭胸部最為明顯。 |
---|
組織病變 | 體表、鰓、消化道之上皮細胞、造血淋巴組織與神經細胞,可見嗜鹼性核內包涵體。 |
---|
診斷方法 | - 初步診斷:可根據臨床症狀及肉眼病變(頭胸甲具特異性圓形白點)做初步診斷。
- 確定診斷:利用分子診斷技術,或組織病理學及電子顯微鏡技術等方法進行檢測。
|
---|
預防控制 | - 選用未帶白點病病原的蝦苗進行放苗。
- 建議養殖場設有蓄水池,蓄水池最好先經沉澱、消毒及打氣再行使用,以避免野生水生動物攜帶病原到養殖池中。
- 放養前落實曬池、整池和消毒的工作。
|
---|
圖片 | 肉眼病變可見甲殼上出現白點。 上皮細胞可見嗜鹼性核內包涵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