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副結核病

副結核病
副結核病
Paratuberculosis
作者:黃春申              建立日期:2022.04.07
疾病簡介副結核病(paratuberculosis)或稱約內氏病(Johne’s disease)是由副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ecies paratuberculosis, MAP)所引起之反芻獸慢性下痢和消瘦性疾病。臺灣乳牛感染非常普遍,場陽性率高達76%,但頭陽性率9.3%,經濟損失無法估計。
臨床症狀初期無症狀,2歲以上感染動物可能進入臨床期。體重漸減、產乳下降、持續或間歇性下痢,大多可由糞分離到菌。疾病後期動物極度消瘦,若有一頭動物進入疾病晚期,表示有15-25頭動物已被感染。
肉眼病變病灶出現於小腸及週邊淋巴結,隨感染時間拉長造成蛋白質流失與吸收不良症。
組織病變病灶組織中含大量類上皮細胞浸潤,且這些細胞內充滿抗酸性細菌可能形成多核巨細胞。於牛隻,病灶少見乾酪樣壞死、結節與鈣化。
診斷方法實驗室檢驗:自糞便分離與鑑定MAP是為標準方法,此外還有抗酸染色法及核酸PCR檢測法可輔助鑑定,尚有商品化的血清抗體檢驗套組可使用。
預防控制1.傳染途徑:病牛藉由糞便排出病原污染環境、水與草料,再由其他牛隻食入,感染末期之牛隻糞便有大量病原排出。
2.預防控制:本病應是著重於預防,引進未感染之動物,且儘快篩出感染動物。出現臨床症狀者通常無法復原,用藥後雖可改善症狀,但無法治癒,因此確定感染之動物應予淘汰。出生後立即(1小時內)隔離新生仔畜,奶63 ℃ 30分滅菌。但若不改善衛生和畜群管理,其它措施不是很有效。

圖片:

疾病後期牛隻極度消瘦

疾病後期牛隻極度消瘦。

病牛小腸壁增厚之特徵病變

病牛小腸壁增厚之特徵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