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介 | 布氏桿菌病為布氏桿菌(主要是Brucella abortus, B. melitensis 及B. suis)感染所引起,主要感染牛、羊等各種哺乳動物,為一種侵犯子宮及胎盤組織並引起動物胎盤炎及流產之疾病,亦是為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台灣乳牛布氏桿菌病經多年之努力,於1989年撲滅,而乳羊及鹿經長期之檢查及臨床調查亦無本病存在。人偶有境外感染之案例發生,感染途徑多為在布氏桿菌病盛行之地區接觸動物或飲用生乳。 |
---|
臨床症狀 | 動物主要症狀有懷孕末期流產及胎盤滯留等,公畜有睪丸炎及副睪炎,病灶大部份限於生殖糸統。人感染後潛伏期為1~6週,症狀為全身無力、頭痛、出汗及發燒,通常在下午發燒晚上下降,故又稱波狀熱。 |
---|
肉眼病變 | 急性壞死或慢性增殖性胎盤炎,子宮葉表面有黃色顆粒壞死灶,表面有黏稠黃褐色滲出物蓄積,子葉絨毛水腫壞死、混濁增厚。流產胎兒一般無明顯異常,偶見皮下水腫、肺腫大充出血、淋巴結增生。母牛乳腺病變限於前乳房淋巴結,公畜睪丸、副睪與陰囊腫大堅實。 |
---|
組織病變 | 胎盤、子宮宮阜絨毛膜表面急性壞死或慢性增殖性胎盤炎,子宮內膜細胞增生,病變區水腫滲出液蓄積,嗜中性球、淋巴球與巨噬細胞浸潤,淋巴結化膿性病變。公畜睪丸、儲精囊、副睪等組織間具炎症反應與點狀壞死。 |
---|
診斷方法 | - 實驗室檢驗
- 一、病原菌分離培養鑑定:病原為管制性病原,實驗室操作與要求管控嚴格。
- 二、血清學測試為主要方法,包括有:
- 玫瑰苯試驗(Rose Bengal test),為一種簡單的點凝集試驗,使用抗原添加色素玫瑰苯易於判讀,陽性血清會產生可見之凝集反應。
- 補體結合試驗(Complement fixation test),利用補體與抗原抗體複合物結合後破壞目標物之特性所發展之試驗方法,血清與綿羊紅血球反應後未破壞血球便判定為陽性血清。
|
---|
預防控制 | - 傳染途徑:主要途徑為(一)飲用被布氏桿菌污染的生乳、(二)呼吸道傳染、(三)經由皮膚傷口而傳染、(四)生殖道接觸傳染。
- 預防控制:篩檢出陽性動物並且淘汰撲殺,及防止外來之污染源。
|
---|
圖片 | 玫瑰苯試驗結果,左陰性、右陽性。 補體結合試驗結果,上陰性、下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