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守護海洋活化石! 動物用藥細菌內毒素檢驗邁向「無鱟血」新時代

發布日期: 114-8-7
更新日期: 114-8-7
點閱數: 24

農業部新聞資料第1553號                                                                                                                                                                中華民國114年8月7日

                    守護海洋活化石!動物用藥細菌內毒素檢驗邁向「無鱟血」新時代

    你知道鱟(又稱「馬蹄蟹」)的血液是藍色的嗎?這種被稱為「海洋活化石」的古老生物,過去一直是全球檢驗藥品安全性的關鍵,科學家會取鱟血做成「鱟試劑」,只要藥品受到細菌內毒素(細菌繁殖後留下的危險毒素)污染,鱟試劑會與細菌內毒素發生反應而產生凝膠物質,提醒我們藥品已被細菌污染。然而,這種大量捕撈鱟與抽血的行為,已讓鱟族群面臨生存危機,也引發動物福利與環境保育的關注。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為符合實驗動物3R原則(替代、減量、精緻化)的國際趨勢,實驗室已建立「重組C因子(rFC)」及「重組級聯(rCR)」替代檢驗技術,並運用於動物用注射藥品的國家檢定,開啟臺灣「無鱟血」檢驗的新時代!

    獸醫所說明,細菌內毒素污染到動物用注射藥品時,可能引發受施動物發燒、嚴重發炎,甚至出現休克,對毛小孩或牧場動物都十分危險。因此,任何注射藥品在上市前,必須通過靈敏又可靠的細菌內毒素檢測。「鱟試劑」雖為細菌內毒素最標準的方法,卻因牽涉活體鱟的抽血而備受爭議。為了尋求替代方案,科學家們藉由基因工程的技術,開發出rFC與rCR等新型檢驗試劑,現在的 rFC 與 rCR檢驗技術已收載在歐洲藥典和美國藥典,作為「鱟試劑」的替代方法,盡量不用或少用動物實驗,以符合「3R 原則」替代試驗,使動物用藥在確保品質與安全的同時,也減輕對鱟生態的壓力,真正落實「健康一體」(One Health)的理念。

    獸醫所強調,未來當寵物或農場動物打針時,藥品的安全檢驗將不再依賴珍貴的鱟血,而是由高科技的「無鱟血」替代試劑把關,這代表臺灣在動物用藥檢驗技術與國際同步,更向保護海洋生態與提升動物福利邁出重要的一步。



圖一、實驗室人員進行重組級聯(rCR)替代試劑檢測細菌內毒素工作。


圖二、透過儀器精確定量出藥品中細菌內毒素數值,保障藥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