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口蹄疫

口蹄疫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作者:陳薈宇助理研究員 建立日期:2022.11.10

疾病簡介:

1.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一種偶蹄動物的高度傳染性疾病,罹患此病的豬隻以口腔、鼻吻部及四肢蹄部出現水疱為特徵性病變。

2.傳播方式為空氣傳播、直接或間接的與病畜接觸,或是其他物體的機械性攜帶傳播(如人、車輛及器械等)。

3.我國口蹄疫疫情史:

(1)首次於86年爆發血清型O/Taiwan/1997,撲殺約400萬頭豬,病毒株為親豬型口蹄疫病毒株(Cathay topotype FMDV )。

(2)民國88-89年則在黃牛、乳牛及山羊發現血清型O型,泛亞型口蹄疫病毒株(Pan Asia topotype FMDV)。

(3)於民國91-97年臨床上無案例通報,92年成為使用疫苗非疫國,並於95年起規劃及實施疫苗停打措施。惟98年2月陸續發生口蹄疫病例,應產業團體訴求於98年8月恢復全面施打疫苗。

(4)民國102年1-5月發生3例(雲林、金門及臺中)後,臺灣本島、澎湖及馬祖迄今未再發生口蹄疫案例。

(5)民國104年金門牛隻發生2例A型口蹄疫案例,經即時防疫處置後,迄今未再發生口蹄疫案例。民國107年實施全面停打措施並加強抗體監測及豬場訪視頻度,於民國109年通過WOAH認定我國臺灣本島、澎湖及馬祖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

病因:

1.小核醣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 之Aphthovirus屬。

2.FMDV共有7種血清型包括O、A、C、SAT 1、SAT 2、SAT 3和Asia 1。又可分為81種以上之亞型,各血清型別間無交叉免疫保護效果。

3.對酸鹼敏感,pH<6.0或pH>11.0即可使病毒不活化

臨床症狀:

1.潛伏期2-14天。

2.患畜發燒(40-41℃)及出現水疱、跛行及流死產。

3.幼年動物死亡率高。

肉眼病變:

1.口腔、鼻、鼻吻、蹄間及乳頭等部位出現水疱、糜爛及結痂等病程。水疱病灶大約日程:水疱未破裂(0-2天)→水疱剛破裂,水疱上皮仍黏附於病灶邊緣(1-3天)→水疱破裂,但已無水疱上皮,惟病灶邊緣尚無明顯的纖維化組織(超過3天但未及7-10天)→病灶裸露,邊緣有明顯的纖維化組織(超過7-10天)。

2.豬隻蹄冠部病變通常比牛隻嚴重,廣泛水疱病變可導致蹄脫落和跛行。

3.虎斑心:年幼豬隻在心包膜點狀出血、心肌表面可見灰白色或黃色條紋斑塊的心肌壞死區域之虎斑心。

4.須與其他水疱性疾病作鑑別,如矽尼卡谷病毒、水疱性口炎、豬水疱病毒及豬水疱疹病毒等。

組織病變:

1.水疱處上皮組織:複層鱗狀上皮氣球樣變性、棘狀層細胞質內嗜酸性染色增加、真皮層細胞間有水腫液,壞死、單核細胞和顆粒性球性細胞浸潤,水疱充滿水疱液。

2.虎斑心病變:急性和壞死性心肌炎包括嗜中性球浸潤、心肌細胞岑克氏變性至壞死,鈣鹽沉澱等組織病變。

診斷方法:

病原檢測:

  1. 病毒分離。
  2. 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
  3. 即時定量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
  4. 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

抗體檢測:

  1. 非結構蛋白抗體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
  2. 結構蛋白抗體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
  3. 病毒中和抗體試驗。
  4. 酵素連結免疫電泳轉漬試驗(EITB)。

圖片:

豬隻感染口蹄疫蹄冠部出現水疱病變。

豬隻感染口蹄疫蹄冠部出現水疱病變。

豬隻感染口蹄疫蹄冠部出現水疱病變。

豬隻感染口蹄疫蹄冠部出現水疱病變。

豬隻感染口蹄疫蹄冠出現糜爛及落蹄現象。

豬隻感染口蹄疫蹄冠出現糜爛及落蹄現象。

豬隻感染口蹄疫蹄冠出現糜爛及落蹄現象。

豬隻感染口蹄疫蹄冠出現糜爛及落蹄現象。